设备综合效率提升(OEE):直播日期:7月15日(上午9:00-11:50,3学时)
课程背景:工业4.0、自动化、机器人……越来越多的生产线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动化和无人化,所有的生产和交付都是环环相扣按计划进行,对于计划的达成率也要求越来越高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个环节出现停滞,将会导致整条产线的停滞,甚至影响到合同的交付。
如何保证设备的低故障甚至零故障? 如何建立系统性的设备维护体系? 如何有效推进设备维护体系? 这三个问题是企业保障顺畅生产所亟需解决的,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生产制造效率达成生产计划。
根据目前企业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,本课程通过“树立目标、建立样板、制定标准、全面实施、交叉检查、持续纠正”的设备综合效率提升模型,经过理论讲解和现场互动,展示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的价值,学会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的管理思路,建立全面生产维护管理手册,实现企业顺畅生产。
课程收益:通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;完成设备的日常点检、保养;增强自主保全的培训、管理;提高设备相关人员职业素养;提升管理人员执行监督管理;建立员工确保设备完好认知;实现设备管理不断持续创新。
课程对象:生产部、仓储部、品质部、物流部班组长与中高层管理
课程方式:讲授+探讨+互动+练习
课程大纲:
第一讲:设备综合效率提升OEE的发展和管理体系
一、OEE的起源及演进发展:1、从美国式保养到日本式保养;2、设备综合效率提升在全世界的推广和应用;3、未来的发展方向;4、中国政府2025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;5、无人化和智能化后生产人员的出路
二、认识设备综合效率提升:1、使设备总效率OEE最高;2、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全员参与;3、开展小组自主活动,推进生产维修;4、建立设备生产维修系统(应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);5、与设备有关部门共同推行(规划/使用/维修部门)
三、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管理内涵:1、三全经营理念——全效率、全系统、全员参与;2、三大管理思想:1)预防哲学;2)零化目标(零缺陷)—零灾害、零故障、零不良、零浪费;3)全员参与(小集团活动)
四、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组成结构:1、两大基石:1)循序渐进从基础作起:进行彻底的5S活动;2)全员参与从基层作起:岗位重复小组活动。2、八大支柱:1)个别改善,2)自主保养,3)计划保养,4)技能训练。案例:木桶理论:快速解决一个影响较大的设备维护短板,让大家看到结果,树立信心。5)初期管理,6)品质保养,7)事务改善,8)环境安全
第二讲:设备前期管理、零故障与效率改善
一、设备故障的类型:1、突发型:1)原因易于查明;2)原因和结果的因果关系明显;3)故障易于解决。2、慢性型:1)很难明确掌握真正原因;2)原因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不明显;3)通常不能很快解决故障
二、故障造成的不同影响:1、小缺陷:多个综合原因形成的出错隐患;2、中缺陷:造成生产暂停,但能迅速恢复生产;3、大缺陷:彻底停车无法继续生产
三、设备加速劣化的主要原因:1、润滑不良,2、灰尘沾污,3、螺栓松弛,4、保温不良,5、受热/潮湿
四、制定设备防劣方案:1、劣化倾向管理:1)确定项目:选定对象设备和管理项目;2)制定计划:设计编制劣化倾向管理表;3)实施与记录:记录检测数据,并画出倾向管理曲线图表;4)分析与对策:统计分析找出劣化规律,预测更换和修理周期,提出改善对策。2、设备劣化处理:1)预防劣化策略:正确使用、精心维护、合理润滑和改善维修;2)测定劣化方法:点检检查、故障诊断;3)消除劣化措施:适时修理、技术改造、更新设备。3、实现“0故障”:1)具备基本条件:清扫、加油、紧固等;2)严守使用条件;3)消除设备隐患;4)改进设计缺点;5)提高操作技能。工具:零故障的五对策与TPM五支柱关系图
第三讲:有效开展设备自主保养活动
一、自主保养实现并维持设备的最佳状态:1、使用者第一时间能发现设备状态的变化;2、使用者通过对设备的自主小保养,避免设备状态劣化加剧:1)及时补充润滑油;2)及时发现并拧紧发生松动的螺丝;3)保持设备干净整洁避免脏污引发故障
二、规范自主保养内容:1.设备清单;2.保养作业指导书;3.设备点检表。工具:《自主保养设备清单》、《自主保养作业指导书》、《自主保养设备点检表》
三、展开自主保养活动的步骤
第一步:清理:1)整理:区分必要品和非必品,并将非必要品及时去除;2)整顿:指定必要品的标记和保管场所,确保随用随取;3)清扫:将设备清扫干净,并在清扫的同时检查设备各参数是否正产,并及时做好紧固螺丝、检查油液状态等维护工作
第二步:清洁,建立自助保养标准。工具:《5S现场看板》
第三步:素养,将前两步形成每日工作的例行行为习惯。工具:《不合理改进清单》
四、现场自主保养的目视管理:1.区域线;2.操作提示板;3标识管理。工具:《目视管理标准》
第四讲:强化预防维修,落实设备点检制
一、设备点检制:1.点检制的作用;2.常用的“三位一体”点检制。工具:《点检设备清单》、《点检设备点检作业标准》、《点检设备点检表》
二、设备保障的五层防护线:1.岗位工的日常巡(点)检;2.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;3.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;4.技术诊断与劣化倾向管理;5.专业人员的精度测试检查
三、设备点检制的“八定”:1.定点;2.定法;3.定标;4.定期;5.定人;6.定计划;7.定记录;8.定流程
四、设备点检制的操作步骤:1.定点记录:逐点记录积累点检数据;2.定标处理:按照标准检查、达不到的点做出标记、加强维护;3.定期分析:每个月将点检记录分析一次,按需调整定检内容;4.定项设计:查出问题,定项定人负责改进;5.定人改进:定人改进就是设计,改进由专人负责到底;6.系统总结:半年小结一次,一年全面总结一次
师资介绍:邱老师——20年资深工厂管理经验,生产管理实战专家。